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非金属矿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

来源:积石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23-03-08 20:55
字号:
收藏


 

非金属矿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应用领域广泛、市场需求巨大、开发前景广阔的重要基础业,担当着资源保障、民生改善、安全供给的重任为切实提高非金属矿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安全保障能力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据“一带一路”建设、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兰西城市群发展规划、非金属矿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临夏州国土空间规划、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积石山县国土空间规划积石山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规划指引编制《积石山县非金属矿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以下简称《规划》)作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积石山县推进非金属矿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非金属矿产持续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适用范围:积石山县非金属矿产业为砂石骨料、粘土烧结砖及花岗岩石材。

《规划》以2021年为基期,2022—2025年为近期规划,2026-2030年为远期规划


第一章  现状和形势

积石山县位于临夏州西北角小积石山东麓,地理坐标(CGCS2000国家坐标系)为东经102°41103°06'北纬35°34'~35°52'之间,东南与临夏县接壤,西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青海省民和县隔河相望,东北部与永靖县以黄河为界,南北宽约33公里,东西长约37公里总面积909.97平方公里。

十三五期间,积石山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城乡面貌显著改善,改革创新稳步推进,生态环保成效明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福祉明显改善,社会治理日趋完善,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呈现出增速加快、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发展现状

(一)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十三五”时期,是积石山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积石山县是国列省列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6.48亿元,全县90个贫困村、10.1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1389户5989人边缘易致贫人口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全县农村群众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80个,完成投资108亿元。临夏至大河家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实施了县城和大河家镇基础设施改造、积石山引水工程、扶贫旅游大通道等一批事关全县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建成民族中学、移民中学、大河家中学,新建或改扩建小学106所、幼儿园132所,寄宿制小学13所,新增学位9000个。建成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改扩建乡镇卫生院7个、新建乡镇体育健身中心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十三五”期间非金属矿产品需求持续较快增长。

(二)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根据自然资源部门矿产储量资料,积石山县域内发现的非金属矿产主要有建筑用砂、砖瓦用黏土、花岗岩等3种,其中建筑用砂估算总资源储量1395万立方米,各乡镇均有分布;砖瓦用黏土总资源储量990万立方米,分布于河流冲积、洪积和风积物中;花岗岩总资源储量约7530万立方米以上,分布在关家川一带。建筑用砂、砖瓦用黏土是积石山县的优势矿产。全县有各类非金属矿山21宗,包括建筑用砂矿山4宗与砖瓦黏土矿山17宗,其中刘集乡河崖村1号建筑用砂石矿为大型矿山,其余均为小型矿山。21宗矿山除刘集乡河崖村1号建筑用砂石矿未开采,其余矿山历史上均开发利用,目前均处于停产状态。建筑用砂和砖瓦用粘土资源量完全可以满足规划期需求,但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目前因矿山停采所需砂石粘土料依赖调入,与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差距较大,未来五年全县对非金属矿资源的需求仍处于高位,资源供给形势依然严峻。

 

专栏一  积石山县开采规划区块及资源量

序号

编号

区块名称

开采主矿种

区块面积

(平方千米)

查明(占用)资源量

(万立方米)

1

CQ001

居集镇1号砂石矿

建筑用砂

0.15

225

2

CQ002

关家川建筑用花岗岩矿

建筑用砂花岗岩

5.02

7530

3

CQ003

银河村银川1

建筑用砂

0.07

105

4

CQ004

银河村银川2

建筑用砂

0.20

300

5

CQ005

石塬镇1号砂石矿

建筑用砂

0.17

255

6

CQ006

居集1号粘土矿

建筑用砂

0.01

15

7

CQ007

大河家镇1号粘土矿

砖瓦用粘土

0.13

195

8

CQ008

刘集乡1号粘土矿

砖瓦用粘土

0.10

150

9

CQ009

刘集乡2号粘土矿

砖瓦用粘土

0.10

150

10

CQ010

柳沟乡1号砂石矿

建筑用砂

0.34

510

11

CQ011

关家川乡1号粘土矿

砖瓦用粘土

0.03

45

12

CQ012

居集镇2号粘土矿

砖瓦用粘土

0.02

30

13

CQ013

癿藏镇2号粘土矿

砖瓦用粘土

0.02

30

14

CQ014

大河家镇2号粘土矿

砖瓦用粘土

0.25

375

 

(三)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布局得到调整

“十三五”期间切实落实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刻认识“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新形势新要求,抓住用好过渡期的扶持倾斜政策,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消费扶贫、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社会保障救助等工作,持续增强已脱贫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坚决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打好非金属矿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大力发展矿产资源

“十三五”期间,积极开展非金属矿资源整合,淘汰落后小规模及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企业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粘土砖瓦加工建筑用砂、花岗岩板材等供应产业发展迅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成为支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

(四)绿色低碳发展进展显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新发展理念驱动下,非金属矿产业不仅致力自身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不断提升水平,而且迈向净化生态环境治理,绿色低碳发展正在成为非金属矿产业共同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非金属矿产业提出了全产业要形成节能减排目标必须与产业结构整体调整有逻辑对应的工作体系;节能减排不仅自身达标实现清洁生产,而且还要肩负净化生态环境治理的双重任务;节能减排必须形成从设计、施工、原料到生产制造、使用所有环节过程的所有相关部位,都有相关责任和达标指标的管理系统,节能减排任务单纯定位在生产企业的局限性必须打破,新的三大目标体系将形成系统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新格局。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我县积极落实《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甘肃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和《甘肃省省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及评定办法》,全面加强非金属矿产业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破坏整治力度,加大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检查、监督力度,强化节能减排、环保设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投入,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明显下降,矿山环境及土地资源破坏得到明显改善,非金属矿产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卓有成效。

(五)技术创新稳步推进

科技创新是一个产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坚持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推进制造与创造相结合,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显现崭新面貌。五期间,信息技术科技创新非金属矿勘查、设计、发、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渗透日益加深,循环经济、环境监测、综合利用、开发中保护与保护中开发新型发展理念、技术在非金属矿产业逐步推广应用,推动非金属矿模式和业态不断创新。

(六)资源开发逐步规范化

“十三五”期间,一是进一步完善了非金属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制度,把资源开发利用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规范了矿业开发秩序二是制止了乱采滥挖、浪费资源、无证开采、影响地质环境的行为三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四是地质环境恢复保护治理力度逐步加大,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总体看,“十三五”期间非金属矿产业发展稳中有升非金属矿生产、消费地位进一步巩固,为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发展面临形势

从总的形势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以求速度为主的高速发展转向以新发展理念为主导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经济仍面临着下行的压力,作为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加工制造的原材料产业,非金属矿产业在当前的矛盾下,面对整体经济结构转向必然会带来固定资产投资减少,传统的产业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在经济转向以发展高科技、新领域、新产业和以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的工业革命时期,只有紧跟时代、有时代作为的产业才能有新的发展机遇。

非金属矿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既有投资和消费结构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非金属矿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速优化产业体系,拓展发展空间,注重提质增效,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平稳发展。

近年来,非金属矿产业投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改造及环保领域,形成规模的投资明显减少。目前总体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非金属矿产业已经出现了有增有减、有进有退的发展业态,有利于产业进步的大企业和一批主导产业迅速提升与发展,另有为数不少的产业和产品已经开始走向萎缩,两极分化开始加快。几十年来非金属矿传统的增长模式和单一追求量的增长发展方式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和矛盾,致使新老矛盾交织。

目前积石山县非金属矿产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挑战:一是资源需求总量维持高位,供需形势依然严峻;二是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企业数量较多,规模小,且分散开采;三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不高;四是优势资源开采总量不能满足当地基础设施及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五是矿业绿色发展水平不开发利用方式粗放、勘查开采水平差异大、矿山环境治理欠账多绿色矿山建设激励约束制度有待完善

(一)非金属矿产资源需求总量增加,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

规划期是全面落实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关键时期,根据《积石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积石山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项目建设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运行,使社会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平稳增长的态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主要非金属矿资源需求量仍处于增长状态,但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目前产品多为低端产品,缺少市场需要的高端产品,不能满足消费需要。因近年开展生态红线范围划定、矿产资源改革、矿业权及矿山环境整治等政策影响,全县包括建筑用砂矿山4宗与砖瓦黏土矿山17宗共21宗非金属矿山企业一直未办理采矿权登记或延续手续,处于无证或未延续状态,因此目前县域内骨料、粘土矿、花岗岩矿山均处于停产状态,烧结砖、商砼站等企业也均处于停产状态,亟需解决。

(二)优势非金属矿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和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我县非金属矿资源产业缺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企业分散、数量多,规模小,开采分散,生产不规范,非法盗采情况严重,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破坏、土地资源压占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需要治理的历史欠账较多,多家非金属矿山因开发利用不合理、生产不规范被关停整改,供给能力严重不足。

(三)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粗放,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由于全县小矿多、大中型矿少、矿权不完善的多规范开采的少,矿产资源开发装备水平低、技术相对落后、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强,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总体较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加之当前资源市场供需面临自行调节,导致所有开采矿种总量均低于规划目标。近年来,随着积石山县城镇化建设带动,砂石粘土类矿产用量加大,造成小型砂石粘土类矿山近两年数量增幅较大,小矿数量未减反增,矿山布局小、散、乱问题依然存在,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有待加强。部分矿山开采回收率、选矿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指标未达到开发利用方案要求,矿山节约集约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绿色矿山建设任重道远

(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保护与恢复治理任务繁重

全县积累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问题众多,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治理恢复任务繁重;大部分中小型矿山企业普遍存在重矿产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现象,矿山地质环境管控仍需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及综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不能有效掌握全县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趋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及土地复垦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五)非金属矿资源管理体制存在不足,管理方式亟需转变

非金属矿资源部分制度实施和监督不到位,经济手段偏弱,行政手段偏多,诸多现状难以适应非金属矿资源市场新形势,亟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能源和重要非金属矿资源保障能力、维护非金属矿资源领域相关权益。

三、非金属矿产业需求量测算

规划期间,全县非金属矿产品需求处于“传统领域提质增量、新兴领域加快拓展、需求与供给有效促进”的需求增长机遇期。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需求结构不断升级,有利于全县拓宽非金属矿产业发展空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规划期间要强化非金属矿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深度融入双循环,提高非金属矿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平,优化非金属矿产业结构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激发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效率,推进资源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专栏  主要非金属矿产品需求量预测

产品

2021年

2025年

2030年

建筑用砂石(万吨)

57.0

210

400

砖瓦粘土(万吨)

103.0

370

700

花岗岩石材(万立方米)

/

200

450

产值(亿元)

1.4

6

44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为统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绿色矿山建设同生态文明思想相融合,全面落实“尽职尽责保护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职责定位,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以转变积石山资源利用方式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优化资源配置,强工业,构建非金属矿产业新体系,发展绿色非金属矿产业,壮大非金属矿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资源开发市场化、资源应用产业化、资源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持续化”,为非金属矿产业“由乱到治”奠定坚实的基础。强县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临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可靠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保障。

二、发展原则

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按照“市场需求牵引、重视基础研究、把握共性关健、重构研发平台、完善创新机制”的要求,完善“针对性、持续性、有效性”科技创新服务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增强企业为主体、政府与协会共同发力、科研院所深度参与、财政金融配合支撑的产业集约化、规模化“自立自强、自主创新”的科技创新能力。精准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非金属矿产业的绿色转型、低碳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绿色矿山、绿色制造体系完善和实施工作,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开发推广绿色产业,促进非金属矿产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

坚持生态优先发展要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统筹环境承载能力、非金属矿产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等因素,兼顾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优化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保护布局,加大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加强绿色勘查,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完善配套激励政策体系,构建绿色矿业发展长效机制。

坚持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产业规模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上下游产业间协同发展、互联互动;落实产业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的同步发展;推进以市场化为手段,资源、资本为纽带的产业整合重组,促进产业高级化发展。

坚持集群集约发展加强产业整合,优化要素配置,推进资源的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开发。积极构建“资源循环、产业集群、生产集约、产业成链、服务配套、规模效益、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新业态。

坚持安全可控发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保证工业生产控制系统网络安全,提升矿业职业健康安全保障,重视企业生产安全,提高产业支撑能力。

三、发展目标

(一)2025近期目标

2025年末,非金属矿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重大进展,非金属矿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关键材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科技水平显著增强,供求矛盾基本解决,供给能力明显提升,非金属矿产业稳定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更高,跨县乡聚集发展,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具有高质量发展的非金属矿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产业基地。

专栏  2025年近期规划非金属矿产业预期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

2021年总产值1.4亿元基础上,2025年达到6亿元。建成4个资源特色产业集群生产基地与产业园规划建设年产机制砂石210万吨;年产砖瓦用粘土370万吨;年产花岗岩石材200万立方米。

2)创新能力

研发投入不断增加,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建成一批工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3)产业结构

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一批技术落后、污染环境、无序开采和加工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势矿种大中型企业产能所占比重达到30%以上。

4绿色低碳

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2025年,实现废石与尾矿处置率及废水处理率均达到100%,选矿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等“三率”指标均达到100%,进一步深化产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及绿色产业链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5)生态保护

进一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管理体系,加强矿区生态环境的系统修复。强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收取和使用的管理机制,完善经费的使用监督管理机制,全面落实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责任和义务,新建、生产矿山全面编制并执行“三方案”,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坚持边生产、边修复,实现生态修复与相邻区域的协调适宜。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监测方法及标准体系研究,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全面改善积石山县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30远期目标

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进一步加强,主要资源储量持续增加,资源保障能力稳定提升。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大幅提高,规模效益和科技含量大幅提高。非金属矿业企业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绿色勘查全面实施,全县非金属矿山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要求,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融合、协调,资源管理制度更趋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达到新高度,非金属矿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加快结构优化

(一)调整产业结构

严格产业准入,开展专项行动,加大资源保护。以非金属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矿业经济区为基础,依托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地,建立非金属矿产业集中区,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规划区及非金属矿产业集中区基地以外禁止开办新的非金属矿企业。

严格执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设计标准。新建矿山严格执行《甘肃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确定的矿山开采最低规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新立采矿权。坚持矿山设计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区矿产储量规模相适应,严禁大矿小开、一矿多开。规划期不再新建年产6万吨以下建筑用砂矿、15万吨以下砖瓦用粘土矿、5万立方米以下建筑用石材矿。

专栏  非金属矿产业专项行动

1)在非金属矿产业规划区及产业集中区基地以外禁止备案和新建非金属矿企业。

2)依法依规淘汰规模不达标产能。强化依法行政和标准实施,对经整改达不到限制规模、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产能,依法有序关停退出。

3)实行差别化政策。倒闭落后淘汰产能退出。开展能耗、排放等对标达标,贯彻落实高耗能、低效率产业差别电价、阶梯电价等政策,研究提高享受绿色产业奖补政策、资源综合利用财税政策的技术门槛,倒逼竞争乏力产能主动退出。

4)推进联合重组,压减落后产能。支持优势企业搭建产能整合平台,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联合重组,并结合联合重组、技术升级改造,主动经营性压减落后产能。

5)强化社会责任。推行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现代化非金属矿产业企业。

 

加快传统非金属矿产业升级换代,延伸产业链,推进非金属矿产业高质化、原料标准化。开发推广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材料及制品、免烧砖等节约资源类产品,生产系列化、标准化的专用砂石骨料等基础原材料。

(二)优化产业布局

积石山县按照“双中心、分片区”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中心城区与大河家县城副中心的核心区空间格局和“双心四区”县域格局,四大片区分别为以吹麻滩镇为主的“县城片区”、以大河家镇、石塬镇为主的“北部片区”、以关家川乡为主的“关家川片区”和以南部各乡镇为主的“南部片区”,四大片区相对应“两园两基地”,两园为县城生态产业园和大河家镇特色产业园,两基地分别为关家川基地和南部基地。

根据《积石山县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开采规划区块分布情况,将县域非金属矿资源按照相应分布位置划分为七个集中区,从而整合县域非金属矿产资源,集中优先供给各片区乡镇。

专栏  非金属矿产业集中区

序号

编号

开采主矿种

区块面积

(平方千米)

查明(占用)

资源量

(万立方米)

开采规划区块

1

集中区一

砖瓦用粘土

7.90

870

大河家镇1号粘土矿、刘集乡1号粘土矿、刘集乡2号粘土矿、大河家镇2号粘土矿

2

集中区二

建筑用砂

1.37

765

石塬镇1号砂石矿、

柳沟乡1号砂石矿

3

集中区三

建筑用砂

花岗岩

5.50

7530

关家川乡建筑用花岗岩矿

4

集中区四

砖瓦用粘土

0.11

45

关家川乡1号粘土矿

5

集中区五

建筑用砂

0.73

405

银河镇银川1号砂石矿、

银河镇银川2号砂石矿

6

集中区六

建筑用砂

0.52

225

居集镇1号砂石矿

7

集中区七

砖瓦用粘土

3.52

75

居集镇1号粘土矿、

居集镇2号粘土矿、

癿藏镇2号粘土矿

注:开采规划区块来源于《积石山县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

 

专栏  非金属矿产业基地及辐射区

序号

名称

片区

集中区编号

辐射乡镇

1

县城生态产业园

县城片区

集中区一

集中区三

县城区、吹麻滩镇、柳沟乡、胡林家乡、寨子沟乡

2

大河家镇特色产业园

大河家片区

集中区一

集中区二

大河家镇、刘集乡、石塬镇

3

关家川基地

北部片区

集中区三

集中区四

关家川乡、安集镇

4

南部基地

南部片区

集中区五

集中区六

集中区七

徐扈家乡、居集镇、中咀岭乡、小关乡、别藏镇、郭干乡、银川镇、铺川乡

注:各非金属矿产业辐射乡镇以相应规划区域为主,其余区域根据非金属矿产资源供需所求进行合理调配。

(三)加大矿产勘查力度,加快矿业权设置

根据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及矿产资源发展规划,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提高勘查精度,扩大资源量。在此经常上推进矿业权的整合、优化和招拍挂工作,规范和加快矿业权设置、矿业权审批及矿业用地规划,全面促进非金属矿产业的依法、科学、高效发展。

(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推广研究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广应用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采选方法、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矿山企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能力,淘汰浪费矿产资源和能源、污染环境的技术、工艺和设备。适度控制小规模低品位矿产的开发,调整矿山企业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提高矿山企业的开发利用水平及经济效益。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现有用组分阶梯回收,提高矿山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引导矿山企业探索和开展贫矿、尾矿等的综合利用研究,拉长矿山企业产业链条,鼓励矿山企业大胆尝试和创新。积极发展产品深加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多元化和精细化产品结构。规划到2025年,全县所有矿山均达到矿山开发利用方案设计要求,矿山开采回收率、采矿贫化率和综合利用率等“三率”指标均达到100%。

(五)培育区域特色产业

统筹非金属矿产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交通物流、市场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地或规划建设区周边,支持发展特色非金属矿采选和深加工业,合理培育区域特色非金属矿产业,大力推进优质项目建设,推动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开工项目加快建成、完工项目加快达产,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生产基地。

专栏   区域特色产业培育行动

1)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实现县域资源综合利用,培育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等天然建筑材料基地,推动花岗岩石材等产业升级发展,推进深加工、系列化生产非金属矿产品,提升砂石、粘土矿整装开发、集中开发、规模发展水平,提质增效降耗。

2)黄河沿线、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依托砂石、粘土矿资源优势及跨省、区地域优势,建设砂石、粘土矿特色产业基地,承接花岗岩石材产业转移。

(六)壮大基础非金属矿产业

实现优势基础材料产业化、规模化,增强关键基础材料供给保障能力。重点发展砂石、粘土矿产材料、建筑石料、鼓励发展花岗岩材料。

专栏  区域优势产业培育行动

1)砂石、粘土材料。重点发展培育建筑石料、砂料,空心砖、粘土材料及产品。

2)花岗岩材料。重点培育和发展以花岗岩石材为主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复合材料。

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提高非金属矿资源开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积极推广应用矿物功能材料,重点开发基于非金属矿物用于轻型非金属矿产、环保治理、装饰装修等方面的矿物功能材料。

专栏  矿物功能材料发展行动

1)粘土材料。发展用于轻型非金属矿产、生态环保、土壤改良等领域的功能材料、填料等。

2)花岗岩材料。发展用于装饰装修领域的复合材料。

二、强化协同创新

(一)加强技术创新

依托企业集团、科研院所、地矿等单位,构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创新平台,支持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技术研发、检测测试、验证示范等机构,提升研发能力。支持非金属矿产业大型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重点突破智能制造、清洁生产、产品设计和应用等关键技术,着力解决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制品加工制造关键技术和装备,增强关键材料保障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储备,构建专利组合和战略布局,加强知识产权建设和保护,鼓励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

专栏  关键技术培育重点

1)砌体材料。本质安全、耐久性好、轻质高强、储能保温的砌体材料和应用技术。

2)非金属矿采选及深加工。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专用化开采、加工成套技术与装备,选择性破碎及分级干法提纯技术,非金属矿“近零尾矿”加工利用技术,大宗尾矿规模化高端化利用技术,低品位和伴生矿的选矿及产品应用技术。

 

二)高质化、规范化生产

规范产品标准和应用规范联动衔接。严格落实非金属矿产业能源消耗定额、污染物排放、产品质量等强制性标准,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发展。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企业三标体系建设、认证及绿色环保产品质量标准、测试方法标准、应用规范等建设,完善绿色非金属矿产品评价技术要求。

专栏十一  高质化、规范化推进行动

1)企业三标体系认证。完善和规范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及绿色健康、环保三标体系认证工作,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

2)推进绿色矿山、环保企业认证。全面推进非金属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设及环保达标工作。

 

(三)创新业态和模式

构建产业创新链,引导和支持非金属矿产业企业,针对个性化需求,开展服务型制造,由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转变。从单纯提供材料,向提供研发设计、采购物流、营销融资、建设维护和技术支持等一体化服务、系统方案业务转变。引导大型非金属矿产业制造企业采购销售平台向产业电子商务平台转型,提高企业供应链协同水平,推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向网上交易、加工配送、技术服务、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大数据分析等综合服务延伸。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实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采购、管理、维修等生产经营环节的企业间协同,形成网络化企业集群。

三、推进绿色安全

(一)加快绿色矿山建设

坚持绿色矿山建设以打造“全绿色矿山建设示范”为目标,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制范围内,实现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严格按照绿色矿山规范进行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全县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开展资源勘查摸底加强对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工作,加大探矿增储,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夯实资源基础保障。同时结合生态保护等要求,实行保护性、适度性开采,保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加强资源高效利用强化全县各类非金属矿资源评价和产品性能分析,合理开发利用非金属矿资源,做到资源分级利用、优质优用和循环利用。强化源头管控,合理设置矿业权,推进综合利用,严格审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的工艺与技术的先进性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的达标情况。畅通矿山企业获取矿产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先进技术信息渠道,引导矿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升级改造,提高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矿权配置整合优化在深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资源统筹、优化配置原则,开展矿权配置深度整合优化。优化矿权配置是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有序开发的重要手段。根据矿产资源储量、开采技术条件,以及未来开采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合理设置新增矿权和优化现有矿权,做好产业发展源头的掌控和规范引导。

严格矿权配置准入制度,以优化矿山资源配置。矿权配置总体要求为矿山数量尽可能少、单体矿山规模大、技术工艺先进,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开采。矿权配置以企业实力和项目质量为前提,优势企业、优质项目优先配置资源。

(二)推进绿色工厂建设

引导企业按照绿色工厂建设标准建造、改造和管理厂房,推行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支持企业推广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面推广高效节能窑炉、清洁能源、烟气脱硫脱硝收尘一体化技术,推广窑炉余热梯级利用等节能技术。进一步提升节能环保装备自主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实施一批战略性、支撑性、带动性强的应用示范项目。

(三)加强清洁生产

支持企业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开发并利用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广适用于非金属矿产业的能源梯次利用技术装备,推进能源、环境、节水合同管理,研究完善重点产业清洁生产标准,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推广适用于窑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综合治理、矿山粉尘治理技术、煤洁净气化等成套技术装备,推广节水工艺和技术,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高低品位非金属矿采选及既有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共伴生矿物回收利用能力。鼓励合理利用劣质原料和工业固废,推进生产环节固废“近零排放”。推广和使用无毒材料,防止重金属污染。

(四)发展循环经济

培育和扶持技术先进、清洁环保、规模化和高值化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企业,支持开展非金属矿资源尾矿无害化处置,开展尾矿、矿渣等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在墙体材料和机制砂石等产品中提高消纳产业废弃物能力,逐步增加可消纳固废的品种。

(五)强化低碳发展

实施清洁生产与节能降耗,在非金属矿主要领域深挖节能潜力,开展污染深度治理。加强相关领域的超低排放政策及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开发和鼓励基于矿产资源废弃物高效利用技术和成套装备,降低非金属矿产业化石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严格控制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开展重大节能低碳技术改造等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推进非金属矿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六)加强矿山生态保护

严格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方针,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明确采矿权人保护矿山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全面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新设采矿权严格生态环境准入,从源头上进行管控。矿山在建设及生产过程中,矿山企业严格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相关要求,自觉做到“边开采、边保护、边修复”的要求。不断改进开采技术工艺,加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引发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加强矿山生态修复监督,发现问题限期整改,降低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力度。持续加大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明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主体,加大治理资金投入,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建则建、宜景则景”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因矿施策,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有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逐步解决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保证矿山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进一步探索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模式,通过相关政策激励,社会资本引入,治理技术创新,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围绕构建“谁修复、谁受益”的生态保护修复市场机制,鼓励企业主体开展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盘活矿山建设用地存量,依法合理利用矿山残留土石料资源;鼓励利用矿山废弃地建设矿山公园,探索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开发、旅游、养老、养殖、种植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生态护坡、免养护治理、环境美学及物种多样性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创新治理技术模式,并推广应用。

(七)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落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安全标准化生产,建设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推动重点监管的危险工艺、高温作业环境、重点监管的重大危险源、危废处理、非金属矿产品生产线的无人作业和少人作业改造。在高空作业、凿岩爆破、搬运码垛、投料装车、抛光施釉、喷漆打磨、高温窑炉等繁重危险岗位,以及图像识别、切割分拣、压力成型、取样检测等高精度岗位,加快实施“机器换人”。

四、加快基础建设

加快完成园区建设落实生产区产业园及基地的土地使用指标,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引导机制,对园区、基地范围内的土地转换、企业进驻出台具体的办法与意见。落实园区、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园区、基地功能分区,完善综合服务配套,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企业安置等,促进产业发展。加大对园区、基地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水、电、气、路及绿化配套条件上给予资金或政策支持。

保障交通运输能力非金属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便捷畅通的运输通道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对于积石山县非金属矿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完善陆运、铁运物流运输体系,加快火车、道路基础建设,提高交通物流的便捷程度,形成大格局的一体化运作,降低运输成本,实现产品高效、快捷、低成本出区。

完善综合服务配套完善综合服务配套,提供政务、金融、商贸、物流服务;研发创新、检验检测、技术咨询与培训;企业孵化、下游高端产业、示范中试线;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等。

五、广跨区合作

(一)深化技术服务

统筹利用跨区域资源,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实施,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继续发挥非金属矿资源、运输、工程服务等竞争优势,提高非金属矿产品在青海市场的份额和市场占有率,重点保持并扩大在青海海东、甘南等区域市场的优势地位,积极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从单一的砂石、粘土领域向装配式房屋等领域拓展,从重点关注单一生产线项目向重视固废利用等技改和深加工项目发展,从重视工程总承包向重视技术总承包发展。

(二)扩展开放交流

挖掘非金属矿产业特色,充分利用产业协会、门户网站、招商展会、产业论坛等渠道,对产业、园区发展成效、发展环境、优惠政策、重点招商项目、重点载体平台及企业合作意向等进行广泛宣传,提升产业在省内知名度,吸引省内外投资商来园投资。主动邀请省市、产业主流媒体来园区参观采访,提升积石山县非金属矿产业在主流媒体曝光度,围绕花岗岩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开展专题宣传。

(三)扩大资本合作

按照互利共赢原则,鼓励产业骨干企业结合自身优势,通过资本运用,以兼并重组、参股入股等方式参与跨区域市场的投资与经营。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在有市场需求、生产能力不足的黄河流域上游沿线,采用多种方式,联合第三方开展跨区产能合作,共同建设生产线。支持有条件的非金属矿产企业,通过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条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积极参与跨区分工和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

用多种形式引进重要非金属矿资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产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非金属矿高效采选和尾矿综合利用,开发推广绿色产品,以及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材料,鼓励围绕相关领域设立合作研发机构,开展相关研究。

(四)拓宽合作路径

推广跨境电商+连锁超市等发展模式,加快建立跨区物流贸易中心,扩大营销网络,将产业链向跨区批发和零售环节延伸,形成直销、代销、分公司销售等互为补充的销售网络。鼓励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密切协作,在“一带一路”沿线联合“走出去”。借鉴工业园项目建设经验,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多产业耦合发展的产业集中区。


第四章  发展重点

一、强化砂石骨料产业

积石山县优势资源之一是建筑用砂及花岗岩,主要为分布于石塬镇、银川镇和居集镇的建筑用砂与关家川一带建筑用花岗岩。全县可利用丰富的建筑用砂和建筑用花岗岩资源作为高品质砂石骨料、铁路道砟石,推进绿色高端非金属矿产业发展。建议合理规划布局积石山县建筑用砂、建筑用花岗岩矿采矿权的设立工作,同时有序推进积石山县建筑用砂与建筑用花岗岩资源的综合开发。

(一)发展重点

预计到2025年,设立建筑用砂与建筑用花岗岩矿矿权4宗,积极开展储量勘查、挂牌出让、矿山基建及开发利用工作,尽快实现建矿投产,建成积石山县砂石骨料南部与北部生产基地、县城产业园区—砂石骨料区及大河家镇特色产业园区—砂石骨料区,规划年产建筑用砂210万吨,根据矿权设置及规划新增砂石骨料生产企业。项目总投资预计6亿元。

(二)高品质商品混凝土骨料

建筑砂石骨料为混凝土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状松散材料。混凝土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与砂石骨料、水拌合,浇筑成型并凝结硬化而得。砂石骨料作为砂浆或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在体系中起骨架和支撑作用,砂石骨料是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当前我县基建重点工程对高品质骨料的需求旺盛,特别是铁路、公路、机场、水利、能源工程等投资扩大,城镇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建筑能效提升、农业设施、农房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重大项目实施,“十四五”我县计划实施重点项目77个、总投资255.63亿元,全力推进永积高速、银川至小关公路、县城和大河家棚户区改造小区配套设施、大河家至炳灵寺航运工程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高品质商品混凝土骨料供应紧张,市场前景好

(三)铁路道砟

道砟石是用于铁路路基上面的碎石料,起缓冲,排水等作用,可以防止列车经过时冲击太大造成路基下沉。道砟的主要材料是碎石,一般铺设在轨枕下及轨枕周围。可以用作道砟的碎石种类比较广泛,如花岗岩等,道砟碎石应选用开山块石破碎,筛选加工生产,且颗粒表面全部为破碎面的碎石。积石山县关家川一带建筑用花岗岩储量大、强度高、质量好,是铁路道砟石的理想原料。

(四)产业创新技术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全面推广利用尾矿、废石等生产机制砂石,积极推动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置。统筹资源禀赋、经济运输半径、区域供需平衡等因素,重点建设大型砂石骨料生产基地及智能化、绿色化生产线,保障高品质砂石供给能力。重点发展百万吨级砂石骨料生产线,培育百万吨级乃至千万吨现代化机制砂石示范企业。

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强化砂石与混凝土、预制件等下游标准联动,推进砂石产品及生产装备标准化、系列化。鼓励以机制砂石的颗粒整形、级配调整、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和工艺为重点开展技术改造与创新,加强关键装备研发推广,提高工艺装备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开发推广适合砂石骨料产业的智能设备、控制系统、检测设备,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对砂石产品粒形、级配、产出率的控制能力,提高产品质量。

二、发展粘土砖瓦产业

粘土砖瓦制品是积石山县当前主要生产的墙体材料,砖瓦用粘土需求量大,本着就地取材,就近销售的原则,生产普通砖瓦的厂家较多,主要开采第四系松散粘土层。积石山县粘土资源丰富,在大河家镇、刘集乡、关家川乡、居集镇与癿藏镇均有分布,可利用丰富的粘土矿资源作为粘土烧结砖、多孔砖。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我国对耕地保护的要求,粘土页岩、煤矸石、粉煤灰等新的生产墙体材料正在推广,逐步将替代部分松散粘土开采,积石山县应积极向此方面努力。

(一)发展重点

预计到2025年,开展砖瓦用粘土矿矿权设立、储量勘查、挂牌出让、矿山基建及开发利用工作,矿山争取早日投产,建成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特色产业园区—粘土砖瓦区、县城产业园区—粘土砖瓦区及粘土砖瓦北部生产基地,规划年产砖瓦用粘土380万吨,根据矿权设置及规划新增粘土矿生产企业。项目总投资预计8亿元。

(二)粘土砖瓦

粘土砖也称为烧结砖,是建筑用的人造小型块材,粘土砖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有实心和空心的分别,实心砖孔常用于承重部位,强度等级较高;空心砖常用于非承重部位,强度等级偏低。普通砖的尺寸为240毫米×115毫米×53毫米,按抗压强度大小分为6个强度等级。

粘土砖就地取材,价格便宜,经久耐用,还有防火、隔热、隔声、吸潮等优点,在土木建筑工程中使用广泛。废碎砖块还可作混凝土的集料。质量合格的高炉粘土砖经干燥处理后真空磷酸浸渍、二次低温烧成的磷酸浸渍制品,用于砌筑高炉炉身上部炉衬

(三)产业技术创新

全面淘汰轮窑、普通挤砖机等落后工艺设备,加快智能化设备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开发应用原料精准制备、坯体成型同步切割、干燥(蒸压)养护、窑炉自动化控制系统、窑炉节能装备、高温隧道窑、自动液压机及机械臂、质量自动检测、智能包装物流、自动卸车码垛、污染排放控制等智能生产装备使用比重。推广全自动控制的高温高精智能隧道窑,实现从原料到包装出厂的全过程自动控制。

三、壮大花岗岩石材产业

积石山县关家川一带花岗岩资源丰富,可利用丰富的花岗岩资源作为高品质砂石骨料、铁路道砟石及石材资源,推进绿色高端非金属矿产业发展。建议合理规划布局积石山县花岗岩矿采矿权的设立工作,同时有序推进积石山县建筑用花岗岩、石材资源的综合开发。

(一)发展重点

预计到2025年,积极开展花岗岩矿矿权设立、储量勘查、挂牌出让、矿山基建及开发利用工作,尽快建矿投产,建成积石山县关家川花岗岩生产基地,规划年产花岗岩石材200万立方米,根据矿权设置及规划新增花岗岩石材生产企业。项目总投资预计2亿元。

(二)花岗岩石材

花岗岩石材结构细密,抗压强度高,吸水率低,表面硬度大,化学稳定性好,耐久性强。花岗岩常常以岩基、岩株、岩块等形式产出,并受区域大地构造控制,一般规模都比较大,分布也比较广泛,所以开采方便,易出大料,并且其节理发育有规律,有助于开采形状规则的石料。花岗岩成材率高,能进行各种异型加工,板材可拼性良好。另外,花岗岩不易风化,可作户外装饰用料。花岗岩的质地纹路均匀,颜色虽然以淡色系为主,但也十分丰富,有红色,白色,黄色,绿色,黑色,紫色,棕色,米色,兰色等等,而且其色彩相对变化不大,适合大面积的使用。

(三)培优做强产业基地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培育壮大关家川一带石材产业基地,打造省内有竞争力的石材交易物流集散地,加快积石山生态产业园区—石材园区板块的建设,把积石山建设成临夏州的石材示范县,促进石材加工业汇聚,建设石材展示区和石材交易专业市场。

(四)提升品牌影响力

提升积石山石材产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鼓励非金属矿产骨干企业培育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立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企业品牌管理体系。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实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升品牌影响力。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整合全县石材资源,打造甘肃石材品牌。

(五)发展精深加工产品

重点发展中高档建筑装饰板材、复合板材等精深加工产品,以及异形产品、石雕石刻工艺品、拼花产品、文化艺术品等高附加值的创意设计新产品。利用石材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石粉和石碎粒配套发展人造石材制造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

四、加快绿色矿山建设

按照《非金属矿产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 0312-2018)、《甘肃省省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及评定办法》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各类非金属矿山的绿色建设工作。鼓励政府建立“先征后退”的绿色矿山发展基金,全面支撑绿色矿山发展。引入机器代人、智慧矿山等先进理念,研发推广数字矿山建模、开采工艺优化、智能设备选矿、减排除尘降噪、复绿复垦等重点技术。支持和引导符合政策条件的矿山,向工业遗址公园、地质公园(博物馆)、工业类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转型。

(一)发展重点

预计到2025年,全面推进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与矿区社区和谐化,形成绿色开采、绿色生产、绿色存贮与绿色运输的矿山模式。保证土地复垦率、终了边坡治理率达到100%,矿山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关键生产工艺流程数控化率不低50%,废石与尾矿处置率及废水处理率均达到100%,选矿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等“三率”指标均达到100%。规划大中型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省级绿色矿山数量占全部矿山数量的50%,全县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

(二)绿色矿山建设

按照“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绿色矿山建设基本条件,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构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长效机制。新建(在建)矿山严格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加强准入管理,加强矿山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等方案的审查,严禁采用国家限制和淘汰的采选技术、工艺和设备。矿产开发的技术经济指标、“三率”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通过资源税费改革和税费减免,激励矿山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生产矿山强化政策激励,积极引导,组织做好试点示范,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严格绿色矿山准入管理。鼓励矿山企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严格规范管理、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文化建设,按照绿色矿山建设的有关条件,不断加强规范管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加大投入,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布局,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矿区和谐协调发展。规划到2025年,大中型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绿色矿山数量占全部矿山数量的20%,全县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

(三)管理措施

加大对绿色矿山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按照矿产资源规划,加大自然资源调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申请;加大对获得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纳入规划的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和技术改造项目加大资金支持。

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绿色矿山建设的管理制度。资源配置和矿业用地向绿色矿山企业倾斜,并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推动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监督管理。

制定有利于绿色矿山建设的经济政策体系。全面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矿山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已有相关优惠措施,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通过资源税费改革和税费减免,形成矿山企业资源消耗的自我约束机制,逐步形成与法律制度相衔接,向绿色矿山企业倾斜的经济政策体系。

加强技术政策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攻关,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水平,满足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结合积石山县实际,将本地区非金属矿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工作统筹结合,执行好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充分发挥企业在规划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组织等机构积极参与,在技术交流、人才培训、信息沟通、院企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发挥产业中介组织作用,加强产业自律,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公众积极性和参与度,凝心聚力推进规划实施。

二、强化规划指导

本规划由发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要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规划与产业政策、标准规范的衔接,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依据规划和产业政策等组织实施相关建设项目,推进重点工程落实。结合实际制定县区非金属矿产业规划。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机制,对规划的完成情况及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动态监督,必要时按程序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

三、完善配套政策

加大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价格、能源、环保等相关政策衔接。研究提出重点支持的技术、产品、项目清单,实施有保有控的差别化扶持政策。加强生产、施工等全产业专业人员培养和技术人员培训,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开展技术、标准、品牌等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产业政策研究,搭建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品牌营销和技术标准体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为产能合作提供服务。

四、改善产业管理

完善运行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强化产业运行监测,定期发布产业运行信息,委托第三方发布重点非金属矿产品价格指数,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完善产业准入规范条件,规范企业从业行为,对于实施准入或规范公告管理的产业,建立企业自我声明制度,改进完善产业事中事后监管。组织试点示范,推进重点工程实施。强化标准约束和引导,完善标准体系。支持建立产业发展联盟,促进产业上下游互动融合。

五、营造公平环境

构建产业诚信体系,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体系,发布失信企业黑名单。公开企业环保、节能、质量、安全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法监督,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并予以公开。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六、强化资源利用

研究加强非金属矿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在矿山开采、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产品质量、能源消耗、低品位矿综合利用等方面提高产业规范门槛。研究建立重点非金属矿产品的期货市场。建立监管体系,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建立非金属矿产业数据采集平台,完善重点产品统计制度。控制高耗能、高排放的初级产品,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及装备。研究建立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储备制度。